日期:2025-09-10 15:01:47
在明朝时期,想要步入仕途成为朝廷命官,必须经历严苛的科举选拔制度。读书人需要依次通过乡试、会试、殿试三级考试,最终金榜题名才能获得授官资格。明太祖朱元璋开国之初,因文官体系严重缺员,但凡通过科举的举子几乎都能立即补缺上任。但随着时间推移,通过科举的士子数量激增,朝廷官职逐渐趋于饱和。到了明朝中后期,除殿试中表现特别突出的进士能即刻授官外,其余举人、贡士都需在吏部登记候补,等待官职空缺。这种候补制度不仅适用于无品级的候选官员,就连各衙门的书吏、主事等基层吏员也需要排队等待吏部铨选。 在候补官员群体中,出身富贵的士子往往能通过贿赂吏部官员来获得优渥的职位。他们只需奉上丰厚银两,便可谋得清闲体面的官职。而像尤思廉这样家境贫寒的举人,因无力行贿打点,往往被分配到偏远贫瘠的州县任职。尤思廉虽在会试中勉强中举,却因成绩平平被分派到素有鬼县之称的贵州铜仁府印江县任知县。当他得知这个任命时,内心充满绝望——此地不仅路途遥远、瘴气弥漫,更因连续几任县令离奇暴毙而恶名远播。
在京师驿馆等候赴任期间,尤思廉的愁苦被同住驿馆的候选胥吏周元汲看在眼里。这个精明的吏员在道贺时故意透露:若换作下官,定不惧这些鬼神之说。可惜区区胥吏,无缘此等职位。这番话让尤思廉灵机一动,他立即托人向吏部活动,最终用二百两银子促成职位调换——周元汲顶替他赴任印江,而他则改派他处。 周元汲赴任时格外谨慎,仅带两名心腹家丁同行。到任后,他白天在县衙东厢办公,夜间则宿在西厢,并在床前悬挂蘸墨的毛笔作为预警。这位能吏很快展现出过人才能,不仅将赋税、刑名等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,还暗中调查前任死因。经过半年观察,他发现所谓闹鬼实为县衙差役惠琛等人设下的骗局。这些胥吏先辅佐县令聚敛钱财,待其积蓄丰厚时便下毒谋害,再散布鬼怪索命的谣言。 某夜,当周元汲察觉异响后,他佯装不知,次日升堂时突然发难。在确凿证据面前,惠琛等人不得不供认罪行。原来他们用同样手法已害死三任县令,所得赃款高达数千两。案件审结后,主犯被处斩,从犯流放边陲。周元汲因此政声大振,在印江连任九载,最终升任通判。这个真实案例不仅揭露了明代官场的腐败生态,更展现了基层官吏面临的险恶处境。 发布于:天津市蚂蚁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